详细内容
说说国企的职称评审
最近单位在轰轰烈烈的搞职称评审工作,人事处连续加班整理资料、统计信息,被评审职工更是刨地三尺,搜集自己的科技成果、文章专利、奖项荣誉等一切可以证明自己能力和业绩的支撑材料。尤其是今年,职称评审取消了英语与计算机考试成绩限制,被困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不能参评的职工全都冒出来了,其中不乏很多处长、主任之类的中高层领导。工程师门槛低,而研究员大多数职工够不着,高级工程师即副高职称成为了今年最水深火热的选拔,很不幸的是小编也赶在了其中。
大家如此削减脑袋往中级、副高、高级职称里挤,职称这么有用吗,又有多少含金量呢?国企内部评定的职称在国企外部被认可吗,与国家评定的职称有没有区别呢?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些问题。
首先,和大家普及下工程师职称的基本知识。工程师职称是中国大陆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,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方法,一致沿用至今。目前,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分助理级、中级、副高级(高级工程师)、正高级(研究员)四个档次,对国企和事业单位人员适用。
公司评定的工程师职称只有公司认可,国家(人民政府机构)评定的职称全国通用。如果你想评所谓国家认可的职称,根据属地人社部门的规定,通过档案关系,递交当地相应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。当然,要准备论文、业绩等资料,填写相关表格,就业的企业签署意见,报到有档案管理权限的人事代理公司等就可以了。
国企内部的职称到底有什么用处,用处大不大呢?小编在单位里好好打听了下。
国企里面一般有三种岗位,技术岗、管理岗、工勤岗,技术岗是按照职称定级别的,跟待遇直接挂钩,有的时候还可能跟奖金有关,但对待遇和奖金影响并不大,待遇问题主要还是由岗位级别决定。而对于管理岗和工勤岗,和待遇并没有直接关系,评定起来也比较困难。也就是说此职称证书并不像一级注册建造师、注册消防工程师等那么值钱,但很多事不只是拿钱来衡量的。
首先工作需要。比如去投标,技术负责人有要求必须是高级工程师的。这个就和企业资质一样,是投标必须要有的商务资料。第二,确实有一定的经济价值,有职称退休之后能多拿几百,到了正高之类的,可以享受国家津贴。第三,职称也是身份的象征,比如某个行业或协会的专家,至少得是个高级工程师吧,如果连个职称都没有,多少会有些说不过去。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出开会作签名登记,每次看到一连串的什么高工、研究员等字眼,小编都不好意思写下工程师三个字。
综上,国企职称还是要努力评的,而且要趁年轻尽快搞,多一个证件总是有好处而绝没有坏处的。小编期待自己下次外出开会签到的时候,可以工工整整地写下“高工”俩字。